臨汾新聞網訊 光影臨汾,璀璨閃耀。9月2日,《我的眼睛在心里》《名分之下》《蝕影密符》《金爾隧道》四部精品微短劇在臨汾精品微短劇基地同步啟動,這是緊跟我市第二批“百部微短劇計劃”的具體行動,也是多方深度合作,集聚全社會力量,激活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的創新實踐。
啟動儀式上,四部微短劇創作人員、導演及支持單位代表、臨汾精品微短劇基地相關負責人分別作了發言。
其中,《我的眼睛在心里》為橫屏短劇,由臨汾廣播電視臺牽手臨汾市殘聯、山西恒富集團傾情打造,故事以全國自強模范、洪洞亞軍盲人按摩院院長、盲人按摩師何亞軍為創作原型,講述了一個視障青年不屈不撓、樂觀向上、頑強奮斗、奉獻社會,在“黑暗”中追尋光明人生的真實勵志故事。這是我市首部聚焦殘障人士的正能量短劇,旨在講好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生動故事,積極營造理解、尊重、關心殘疾人的濃厚氛圍,為促進全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微短劇《名分之下》是我市首部法治主題微短劇,全劇聚焦司法公平,由臨汾廣播電視臺聯合市司法局深耕細作,細細打磨創作而成,短劇以一位企業家回鄉創業后的遺產糾紛為主線,融親情、利益與法理于一體,劇情扎根臨汾,故事、場景、語言都充滿濃郁的“臨汾味兒”,不僅呈現了一個充滿戲劇張力的故事,更傳遞出“法治守護親情”“正義永不缺席”的積極價值觀,旨在通過微短劇這一全新表達形式,為更多人宣傳法律知識,共同筑牢司法安全防線。
微短劇《蝕影密符》《金爾隧道》則是我市在微短劇行業啟用AI技術進行創作的全新嘗試。其中,《蝕影密符》以曲沃文化為背景,把晉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懸疑探險相融合,展現當代青年在探索與守護中擔當起傳承文明的使命。姊妹篇《金爾隧道》是由臨汾廣播電視臺原創科幻小說改編創制,將敘事視野拓展到浩瀚星空,以“詩經行動”展開一場融合浪漫與科幻史詩冒險。兩部作品都嘗試用AI技術突破傳統敘事與視覺的邊界,讓觀眾在懸疑跌宕的故事情節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時代精神。
《蝕影密符》《金爾隧道》導演、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許琦坦言,“這兩部作品是天津美術學院‘空間敘事與媒介融合實驗室’團隊聯合創作完成。它們不僅僅是微短劇,更是一次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探索與實驗?!?/p>
短劇做媒,營商環境助力,全周期服務賦能,吸引高校牽手臨汾,已然激起發展的一池春水。許琦表示:“我們從最初的構想到今天的啟動落地,其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臨汾經濟開發區多維度扶持、全流程服務、全景域資源,以及政策賦能和平臺搭建的全方位助力,讓我們有機會把藝術探索真正扎根在臨汾這片厚重的文化沃土。未來,我們希望能為臨汾微短劇產業注入新的能量,開辟出更多元的敘事路徑和視覺表達,也期待能激發更多關于文明傳承、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思考與討論,通過微短劇形式把臨汾故事講給更多人聽?!?/p>
臨汾的故事,正通過更多元的形式全新表達,臨汾的形象,正通過更多渠道、更多領域全新樹立,臨汾的聲音,也在不斷傳播。從流量走向質量,臨汾“微短劇+”的“新業態”“朋友圈”正不斷擴大,吸引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影視公司、關聯產業參與到微短劇產業發展中,共創共建,向新而行,臨汾微短劇產業呈現蓬勃之勢。
截至目前,我市微短劇基地已吸引64家影視企業入駐,拍攝完成130部微短劇,上線66部,全網播放量突破30億次,激活了全產業鏈條,吸引人才回流,拉動了就業,打造了區域文化新地標。
好劇上榜、新劇上新,光影筑夢,“劇”力臨汾。期待更多微短劇落地臨汾,為打造“微短劇之城”強勁賦能。
記者 趙 俊 王 凱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