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在侯馬市紫金山街小學學府校區的數學課堂上,總有這樣一道身影:她會把抽象的公式變成有趣的游戲,把復雜的計算化作生活的實例……她就是該校教務處主任、數學教師馬新瑞,從教20余年來,在三尺講臺上,始終以熱愛為筆,以實干為墨,用行動踐行“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收獲成長”的初心,深受師生及家長的贊譽,獲評今年臨汾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課前 精研鑄高效
“丁零零!”9月13日早讀課鈴聲響起,馬新瑞合上備課本,起身走向教室。路過走廊時,年輕教師杜宏茹追了上來:“馬老師,昨天教研說的‘雞兔同籠’教學思路,我還是搞不懂怎么銜接畫圖和方程?!瘪R新瑞停下腳步,從教案夾里抽出一張寫滿標注的紙條說:“先讓學生猜籠子里有幾只雞、幾只兔,再用小圓片當雞兔擺一擺,孩子們覺得像游戲,就愿意跟著學了。等他們用畫圖法算出答案,再問‘要是兔子數量多,畫圖太麻煩怎么辦’,自然就能引出方程了?!?/p>
這樣的教研交流,是馬新瑞日常工作的常態。在她看來,“上好一堂課,功夫全在課外”,而個人鉆研與集體智慧的結合,正是打磨好課的關鍵。每次備課前,她都會把教材、教參、新課標擺在一起,逐字逐句啃讀。講到“分數的初步認識”,她會翻出三年級和五年級的教材對比,在備課本上畫出知識銜接圖;遇到“數位”這樣抽象的概念,她會上網找十幾個教學案例,篩選出最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計數器演示法”。辦公室的書架上,十幾本教學參考書都被她翻得卷了邊,頁邊空白處寫滿批注。
學情是教學的“指南針”,她從不會忽視每一名學生的差異。開學第一周,她通過課堂觀察、小測試、與學生談心等方式,給每個學生建立“學情檔案”:誰擅長邏輯思維、誰對圖形更敏感、誰計算容易粗心。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她會根據檔案調整內容和方法。比如教“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她會給基礎弱的學生準備實物卡片,讓他們通過拼擺理解面積公式;給中等生設計小組合作任務,讓他們測量教室的面積;給優等生布置拓展題,讓他們思考“為什么長方形面積是長乘寬”。這種“分層設計”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跳一跳,夠得著”,逐漸愛上數學。
課上 趣味啟思維
“同學們,超市里的薯片打八折,原價10元,現在買要花多少錢?”當日下午,在169班數學課上,馬新瑞舉起一包薯片,班里立刻炸開了鍋。學生們爭著舉手,就連平常不愛言語的浩宸也積極舉手:“10乘0.8等于8。”馬新瑞帶頭鼓掌,“浩宸不僅算對了,還用到了小數乘法,進步真大?!焙棋纷聲r,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這樣的課堂互動,藏著馬新瑞的“小心思”:看到馨怡眉頭緊鎖,就知道她沒跟上平均分的概念,悄悄走過去遞上小棒,陪她一起擺;發現淳博玩玩具,沒有當場批評,而是輕聲說:“你手里的魔方是正方體,正好我們今天學立體圖形,下課給大家講講好不好?”課后,她在馨怡的學情檔案上寫下:“需加強實物操作練習,下次讓她當‘小老師’講題”;又找淳博談心,送給他一本《數學幫幫忙》繪本,還讓他擔任“課堂紀律監督員”。
“數學不是冰冷的數字,是身邊的游戲,能解決生活里的一些問題。”這是馬新瑞常說的一句話。教位置與方向時,她帶著學生在校園里“尋寶”,根據“向東走10米,再向北走5米”的提示找獎品;講“統計”時,讓學生統計班里同學喜歡的水果,自己畫條形圖。有一次,學生拿著家里的水電費單來問她:“馬老師,這個‘千瓦時’怎么算錢呀?”她立刻調整教學計劃,加了一節“生活中的數學”課,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數學有用、數學好玩”。
課后 守護助成長
“一四得四拍拍手,二四得八點點頭……”放學后,辦公室里只剩下馬新瑞和學困生坤澤。為了幫坤澤學好數學,馬新瑞把乘法口訣編成拍手歌,坤澤跟著拍手、小聲重復,眼神也從最初的迷茫慢慢變得堅定。之后,馬新瑞從基礎計算教起,用小棒幫坤澤理解平均分概念,還教他把應用題里的關鍵詞畫出來。期末考試成績公布后,坤澤拿著試卷,興奮地喊道:“馬老師,我數學考了82分!”馬老師接過試卷,看著上面的每一個對勾,眼眶瞬間濕潤了。
除了知識輔導外,馬新瑞更在意孩子們的心事。班里的皓祺因為爸爸車禍住院,上課總是走神。她發現后,每天課間都找皓祺聊天:“老師知道你擔心爸爸,但你認真學習,爸爸肯定會開心的?!彼€在皓祺的作業本上寫下:“你最近的計算越來越準了,繼續加油,老師相信你?!庇幸淮危╈髟谌沼浝飳懙溃骸榜R老師像媽媽一樣,每天鼓勵我,我不能讓她失望。”看到這句話,馬新瑞摸了摸皓祺的頭,心里既心疼又欣慰。
為了和家長形成合力,馬新瑞每周都會給家長發“學情反饋”,不是簡單的“好”或“不好”,而是具體到“孩子今天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最近計算粗心,建議多練口算”等。課后,她還幫助學生輔導作業,了解他們在家的學習情況等。“馬老師把孩子放在心上,我們做家長的更要用心?!边@是家長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教學生涯里,馬新瑞帶過多少個學生、改了多少個作業本、輔導過多少個學困生,她自己也記不清了。但她的辦公桌上,堆著一沓沓學生送的賀卡:“馬老師,謝謝您讓我不怕數學了。”“老師,我長大了也要當像您一樣的老師?!薄@里有她的熱愛,有她的堅守,更有無數等待綻放的童心。她笑著說:“看到孩子們快樂成長,所有的勞累都成了最甜的回憶?!?/p>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 吉政